瀏覽人次:
29607
碩士論文
編號 | 研究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題目 |
M111101 | 陳冠穎 | 王玉珍 | 大學轉學生轉學適應與復原力之敘事研究 |
M111102 | 戴珊珊 | 鄔佩麗 | 父母教養自閉症兒的心路歷程之敘事探究 |
M111103 | 洪瑄憶 | 張雨霖 | 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知能量表編製 |
M111104 | 陳馨寧 | 許禕芳 | 節奏規律性對音高知覺判斷的影響 |
M111105 | 賈元朗 | 陳慧娟 | 海峽兩岸成年人時間觀、品味與圓滿幸福感之關聯研究 |
M111106 | 吳雨靜 | 陳慧娟 | 國中生及其父母正念、一致型溝通姿態與親子關係滿意度之對偶分析 |
M111107 | 張舒涵 | 林正昌 | 不同決策風格的大學生在不同風險決策框架下之決策行為 |
M111108 | 廖思媛 | 王玉珍 | 照見關係中的自我:合作取向對話實踐者的自我敘說 |
M111109 | 吳翊涵 | 陳慧娟 | 高中生知覺心理控制對對立反抗、憂鬱情緒、主觀幸福感之影響: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受挫的中介效果 |
M111110 | 蔡叡昀 | 林旻沛 | 新冠肺炎爆發期間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關聯: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 |
M111111 | 李思賢 | 許禕芳 | 注意力對重複效果影響之事件相關電位研究 |
M111112 | 陳嘉珍 | 陳學志 | 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工作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
M111201 | 汪奕程 | 黃囇莉、田秀蘭 | 少數族群壓力對性別非常規者的影響:檢驗其中介路徑與因應之保護效果 |
M111202 | 簡宏如 | 田秀蘭 | 大學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焦慮未定向之關係研究—以自我分化為中介變項 |
M111203 | 吳姵蓁 | 田秀蘭 | 青少年時期歷經非預期喪親對其生活與成年親密關係之經驗探究 |
M111204 | 陳鳳儀 | 田秀蘭 | 女性在育兒階段壓力與寂寞感之調適歷程 |
M111205 | 宋昱 | 田秀蘭 | 成年初顯期青年生涯混沌態度與創業意圖之關係以生涯願景與生涯調適為中介變項 |
M111206 | 曾浩怡 | 田秀蘭 |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恆毅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 |
M111207 | 盧憶 | 田秀蘭 | 關於失落經驗之擺放的自我敘說 |
M111208 | 朱晏萱 | 林旻沛 | 高中職學生智慧型手機正向結果預期、拒智慧型手機自我效能與智慧型手機沈迷之相關研究 |
M111209 | 吳祐竹 | 林旻沛 | 國中生述情障礙與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 |
M111210 | 江佳儒 | 姜兆眉 | 女性參政者參政歷程對自身心理健康之覺察與因應 |
M111211 | 劉濰萱 | 姜兆眉 | 大專校院成年女性學生知覺性別微型侵略之經驗、因應與影響 |
M111212 | 吳秉臻 | 王櫻芬 | 情緒調節在大學生的父母依附與獨處之中介效果研究 |
M111213 | 王亭凱 | 張雨霖 | 國中情緒教育課程對學生執行功能、認知彈性、情緒智力、生活滿意之效果研究 |
M111214 | 張郁翎 | 王玉珍 | 雙生涯男性自願性生涯轉換歷程之敘事研究 |
M111215 | 張嘉珉 | 陳秀蓉 | 實習諮商心理師於社區機構實習經驗倫理困境及決策歷程之探討 |
M111216 | 陳賞諺 | 王櫻芬 | 成人依附、困擾揭露、婚前承諾之關聯研究—以18至40歲有伴侶未婚成人為例 |
M111217 | 陳廷璦 | 簡郁芩 | 以眼動儀和測驗探討聽讀法對第二語言英文閱讀理解與認知歷程的影響 |
M111218 | 林宜薇 | 陳慧娟 | 大學生完美主義、學習倦怠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大學歸屬感之中介效果 |
M110101 | 羅佩佳 | 陳慧娟 | 成年初顯期成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盛的關聯:目的感與心理韌性之序列中介分析 |
M110102 | 陳宥亘 | 陳慧娟 | 青少年時間觀後設認知與心理幸福感之關聯:自我認同的中介效果檢驗 |
M110103 | 劉乙欣 | 王玉珍 | 【出走,是為了更有力量的回來】:新手心理師從旅行經驗發展出生涯韌力之敘事研究 |
M110104 | 羅梅娜 | 王麗斐 | 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在領導者反應性、團體投入度和幸福感間的中介角色 |
M110105 | 唐郁婷 | 李俊仁 | 國高中階段不同亞型學障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 |
M110106 | 郭芷瑄 | 劉子鍵 | 探討先備知識、字幕與標籤在動畫輔助學習對冗餘效應之影響 |
M110107 | 陳姿蓉 | 田秀蘭 | 空檔年經驗對於成人初顯期個體生命意義感的建構歷程之扎根研究 |
M110201 | 謝亞倫 | 田秀蘭 | 大學生拒絕敏感度與心理健康之關係 |
M110202 | 陳麗雅 | 林繼偉、田秀蘭 | 未婚伴侶的穩定關係及其發展之探究 |
M110203 | 蔡咏燕 | 田秀蘭 | 成為女性:從失根到扎根的自我敘說 |
M110204 | 蘇琪琪 | 王櫻芬、許育光 | 運用個別團體成員人際歷程量表(IGIPS)序列分析進行團體歷程變化之初探 |
M110205 | 黃韻文 | 田秀蘭 | 助人工作者在欣首階段處遇危機個案之自我照顧經驗與轉化敘說探究 |
M110206 | 陳秀芬 | 田秀蘭 |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自我分化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以自我慈悲為中介變項 |
M110207 | 魏子翔 | 于曉平、王玉珍 | 高中自學畢業生回顧高中自學生涯探索歷程之詮釋現象學研究 |
M110208 | 邱德維 | 張雨霖 | 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權重之分析 |
M110209 | 李瑜庭 | 陳秀蓉 | 成年初顯期青年生涯調適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勇氣為中介變項 |
M110210 | 顏嘉萱 | 王櫻芬 | 臺灣諮商人員之認知彈性、文化智商與多元文化諮商能力之相關研究 |
M110211 | 陳波蓉 | 陳秀蓉 | 以資源保存與復原力觀點探討青年待業者待業歷程之經驗 |
M110212 | 楊鈞惠 | 田秀蘭 | 愛與生命轉化 : 直覺與靈性覺醒之自我敘說 |
M110213 | 尤欣悅 | 田秀蘭 | 非行少年的逆境經驗轉化為助人經驗之敘說研究 |
M110214 | 操玟萱 | 王玉珍 | 【退休後的幸福】:退休者生活幸福感發展經驗之敘事研究 |
M110215 | 陳維竺 | 王玉珍 | 我的優勢寶盒—精神疾病患者參與「以優勢中心為取向之一人一故事劇場」團體之影響研究 |
M110216 | 游皓銓 | 張世華 | 臺灣成年早期個體之身心與關係適應及生活滿意度之關聯性—以自我分化為中介變項 |
M110217 | 黃亭翰 | 黃柏僩 | 應用深度學習語言模型於偵測安心專線中自殺訊息之研究 |
M110218 | 曾郁辰 | 陳柏熹 | 青少年與青年學生在家庭互動、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之測量恆等性分析 |
M110219 | 王麗穎 | 陳秀蓉 | 正念教育課程對高職特教班學生焦慮、生氣、幸福感及正念的效果初探 |
M110220 | 吳思端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諮詢對高中教師自我效能之效果研究 |
M110221 | 王歆韶 | 王玉珍 | 思覺失調症患者家庭成員知覺家庭韌力之敘事研究 |
M110222 | 吳珮萱 | 宋曜延 | 中學生生涯興趣∕性向整合組型與升學定位的一致性對生涯決定與生活適應之影響 |
M110223 | 蘇子芸 | 劉子鍵 | 探討書寫筆記的時機對影片輔助學習之認知負荷、學習表現與筆記品質的影響 |
M110224 | 黃鈺棉 | 李俊仁 | 技術型高中學生恆毅力、自我控制、盡責對學業成就的影響 |
M110225 | 石哲宇 | 林正昌 | 理性思考與捷思法在決策結果之比較—預期效用法則與平均法則為例 |
M110226 | 蔡閔柔 | 陳慧娟 | 大學生親子衝突、關係動盪、衝突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之關聯研究 |
M110227 | 吳姿瑩 | 劉子鍵、陳秀蓉 | 正念冥想訓練與正念APP對正念覺察、媒體多工與思緒漫遊之影響 |
M110228 | 許婷婷 | 林正昌 | 家庭適應能力和凝聚力與第三文化孩童心理幸福感的關係研究:以跨文化適應為仲介變項 |
M110229 | 林可凡 | 張雨霖、許維素 | 焦點解決思維、希望感、創造思考與生活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 |
M110230 | 林彥廷 | 陳學志、張雨霖 | 探討大五人格特質與生涯成熟之關聯—以恆毅力為中介變項之研究 |
M109101 | 林瑋歆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高中生問題解決態度之輔導效果研究 |
M109102 | 李佳真 | 王玉珍 | 婚前的幸福定格-心理位移書寫對將婚女性之經驗與影響研究 |
M109103 | 林芃萱 | 陳學志、張雨霖 | 新住民幼兒與本土幼兒在認知能力、語言能量、社會能力、情緒能力之差異分析-以家庭環境多樣為調節變項 |
M109104 | 楊里祥 | 鄥佩麗 | 胖的相反不是瘦重度肥胖者減重暨代謝手術之身體意象研究 |
M109105 | Vintimilla Andrade,Sofia | 王櫻芬 | 主動因應在新冠肺炎壓力感受和主觀幸福感上的調節效果-以居住於臺灣的外國人為對象 |
M109201 | 鍾涵瀜 | 吳昭容 | 國中階段的學術詞彙與詞彙知識 |
M109202 | 林佳慧 | 王玉珍 | 家族棋盤運用於個別諮商之影響經驗研究 |
M109203 | 郭品纖 | 簡郁芩 | 中學生閲讀科學圖文與不同語意透明度之學術詞彙的認知處理策略——眼動追蹤研究 |
M109204 | 陳冠竹 | 林旻沛 | 國中生憂鬱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現實和虛擬社會支持與拒網自我效能的調節式中介效果模式 |
M109205 | 謝妮蓁 | 王玉珍 | 國中專任輔導老師的職業倦怠與復原經驗研究 |
M109206 | 魏家璿 | 鄔佩麗 | 從無情愛走向擁有關懷世界的能力——以精神分析取向觀點論述同伴動物與人的情感經驗 |
M109207 | 陳映涵 | 吳昭容 |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一般詞彙知識與數學詞彙知識對數學成就的預測力 |
M109208 | 袁欣如 | 程景琳、吳志文 | 成年初顯期情侶之成人依戀、自主性及關係衝突因應之關聯:以行動者與伴侶相依中介模式探討 |
M109209 | 劉怡佳 | 陳學志、張雨霖 | 青少年學習投入與心理幸福感的關聯研究:目的感之中介效果 |
M109210 | 丁琬玲 | 田秀蘭 | 同志族群的社會支持、心理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研究 |
M109211 | 廖翊安 | 程景琳 | 國中生關係攻擊和關係受害與旁觀者行為反應之相關研究:以關係攻擊規範信念為中介變項 |
M109212 | 謝玫芳 | 陳秀蓉 | 成年前期罹癌者生命經驗及網路書寫經驗之敘說研究 |
M109213 | 吳安琪 | 程景琳 | 國中生社會目標與社交行為之關聯探討—以受歡迎度為調節變項 |
M109214 | 趙敏安 | 程景琳 | 國中生社會目標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同儕氣氛及性別為調節變項 |
M109215 | 鄭念茲 | 陳慧娟 | 臺灣成年人志願服務動機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以平衡時間觀、心盛為中介變項 |
M109216 | 楊悅恩 | 程景琳 | 高中生目標感狀態與學校因素及心理適應之關聯研究 |
M109217 | 鄧慶筠 | 蘇宜芬 | 幼兒推論理解類型發展之初探 |
M108101 | 高薇雯 | 陳秀蓉 | 以敘事認同觀點探究大學生擔任輔導志工之經驗-以育幼院輔導志工為例 |
M108102 | 黃旻 | 田秀蘭、邱皓政 | 大學生成人依附關係、拒絕敏感度與關係衝突因應之關聯研究 |
M108103 | 郭玟秀 | 田秀蘭、邱皓政 | 大專生正負向完美主義與幸福感之關聯研究---以樂觀為調節變項 |
M108104 | 王煒萱 | 陳秀蓉 | 大學生負向生活事件、反芻、經驗逃避與憂鬱情緒之關聯性探究 |
M108105 | 李敬亭 | 王櫻芬 | 父母依附、自主性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以北區大學生為例 |
M108106 | 劉子菡 | 田秀蘭 | 失智症年長者之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經驗與心理歷程探討 |
M108107 | 梁嘉鎂 | 程景琳 | 父母心理控制、拒絕敏感度、自我分化與社交焦慮之關聯研究 |
M108108 | 賴俐安 | 程景琳 | 國中青少年霸凌旁觀行為與相關社會心理特性的探討 |
M108109 | 林冠瑋 | 田秀蘭 | 照顧服務員生涯發展歷程敘說研究-以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為例 |
M108110 | 彭大維 | 陳秀蓉 | 長者衰弱與憂鬱之關聯:以心理效能素養與接納行動為中介 |
M108111 | 翁宛婷 | 林正昌、連韻文 | 探討短期動態身心覺察課程對國小教師內感覺覺察、心理韌性與壓力知覺的介入成效 |
M108112 | 陳泓均 | 鄔佩麗 | 單親中輟生情感需求與回應之個案研究 |
M108113 | 蘇俊濠 | 陳秀蓉 | 精神分析「詮釋」之概念研究:臨床實務與官方理論再連結之探究 |
M108201 | 黃昱慈 | 林旻沛 | 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
M108202 | 張名妤 | 張世華 | 台灣大學生運動員認同和運動倦怠之心理中介與人際調節變項探究 |
M108203 | 張瑞元 | 王玉珍 | 大學諮商中心志工服務經驗對諮商心理師專業生涯發展的影響經驗研究 |
M108204 | 何思穎 | 田秀蘭 | 初顯成人之依戀、性動機、愛情關係滿意度與性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
M108205 | 陳晉維 | 陳秀蓉 | 從系統觀點看台灣跨性別女性走向性別轉換的適應歷程-以接受賀爾蒙治療的跨性別女性為例 |
M108206 | 郭欣榆 | 王麗斐 | 兒童青少年之BEAR團體效能研究:成員特性與團隊組成 |
M108207 | 鄭蓉 | 程景琳 | 父母婚姻品質和幼兒社會適應:檢視親子互動之中介角色 |
M108208 | 馮暄諭 | 陳秀蓉 | 當男人走入婚姻-初婚期為人子/人夫之經驗敘說 |
M108209 | 盧映君 | 王玉珍 | 初顯成人愛情關係發展、分手與轉化之經驗探究 |
M108210 | 陳昀襄 | 陳學志 | 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以嘲笑風格為中介變項 |
M108211 | 倪雅琪 | 許維素 | 後現代取向諮商師之專業認同歷程研究 |
M108212 | 黃莉琳 | 蘇宜芬 | 摘要策略教學對於七年級低成就學生摘要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
M108213 | 賴柔勳 | 陳學志、章舜雯 | 國中生之幽默風格對復原力與學校適應之調節作用 |
M108214 | 呂念庭 | 王玉珍 | 優勢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與療效探究-以大學生為對象 |
M108215 | 連宥鈞 | 吳昭容 | 手勢融入範例對中低能力學生計算與幾何學習的影響 |
M108216 | 張承心 | 王玉珍 | 以目的感為核心之生涯微課程的建立及其影響研究 |
M108217 | 盧貞諺 | 蘇宜芬 | 作筆記策略教學對高中生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 |
M108218 | 劉俊燊 | 田秀蘭、許育光 | 非結構諮商團體成員內在運作模式轉化探究:基底情緒結構變化歷程的序列分析 |
M107101 | 王品媛 | 鄔佩麗 | 成年初顯期未婚男性經驗伴侶人工流產之歷程與心理調適 |
M107102 | 郭慧婷 | 陳秀蓉 | 大學生社會連結感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以同理心作為中介變項 |
M107103 | 梁路昕 | 鄔佩麗 | 香港女性配偶在臺灣的文化適應 |
M107104 | 廖美淑 | 陳秉華 | 基督徒受暴女性接受心理諮商與靈性處遇之創傷修復經驗敘說研究 |
M107105 | 李佳郁 | 程景琳 | 「關係受害情境之同儕介入角色與行為量表」之發展研究 |
M107106 | 高慧軒 | 程景琳 | 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檢視自責歸因與希望感之調節作用 |
M107107 | 吳珍瑩 | 張世華 | 台灣大學生共依附諮商團體之團體氣氛與成效關聯性探究 |
M107201 | 鍾劭敏 | 陳學志 | 國中生目標導向對數學成就之影響:以學業恆毅力為中介變項 |
M107202 | 田如妘 | 王櫻芬 | 成人依附、理想-知覺伴侶一致性與婚姻承諾度之相關研究 |
M107203 | 蔡宜軒 | 王櫻芬 | 敘事取向繪本輔導團體對國小情緒困擾兒童之介入效果研究 |
M107204 | 林育芳 | 田秀蘭 | 大專院校學生人格特質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以生涯因應策略為中介變項 |
M107205 | 李岳烜 | 陳學志 | 大學生幽默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恆毅力為中介變項 |
M107206 | 劉翊婕 | 田秀蘭 | 人格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自我調節的中介效果 |
M107207 | 劉文嘉 | 陳慧娟 | 青少年社群網站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自我揭露的中介暨友誼品質的調節效果 |
M107208 | 李婉綾 | 程景琳 | 國中生人格特質、人際歸因、認可需求與拒絕敏感度之關係研究 |
M107209 | 陳思親 | 陳慧娟 | 後期中等教育階段青少年社會支持和英文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恆毅力與學習投入之序列中介效果分析 |
M107210 | 柯喬文 | 田秀蘭 | 未離家求學女大學生分離個體化發展之詮釋現象學研究 |
M107211 | 吳沛蓉 | 張雨霖 | 恆毅力對中學輔導教師專業信心與專業承諾關聯之中介效果 |
M107212 | 曾昱儒 | 陳李綢 | 國中生性別平等意識之相關研究 |
M107213 | 張捷 | 程景琳 | 青少年人際自我定義記憶、人際自我認同狀態與社會認同重要性之關係探討 |
M107214 | 賴映璇 | 張雨霖 | 團體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討論對話之分析及其與產品創造性之關聯:以高齡健康促進產品想像工作坊為例 |
M107215 | 林銘慧 | 張雨霖 | 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發展及其與恆毅力、網路成癮之關聯研究 |
M107216 | 陳珏汝 | 林旻沛 | 高中職學生自尊、因應型態、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
M107217 | 林怡琪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訓練對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輔導自我效能之成效研究 |
M107218 | 胡珈華 | 王玉珍 | 家庭優勢對生涯召喚發展之影響經驗研究─以邁向成年之成年前期者為例 |
M107219 | 賴怡臻 | 田秀蘭 | 生涯轉換期大學生參與生活設計生涯團體之成效研究 |
M107220 | 洪晨瑜 | 劉子鍵 | 個人日常生活多工自我效能、偏好、頻率與日常生活多工素養之關聯性研究 |
M107221 | 梁恩盈 | 陳秀蓉 | 國中生學業自主性動機、學業投入與不投入、學業復原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
M107222 | 吳伃玄 | 田秀蘭 | 生涯韌力:高關懷青少年生涯發展之敘事研究 |
M107223 | 盧美妏 | 李俊仁 | 華人完美主義類型的檢驗─以中國大陸樣本為例 |
M107224 | 林秀琦 | 陳慧娟 | 正念教養與青少年幸福感之研究─心理韌性的中介效果檢驗 |
M107225 | 黃友亘 | 陳慧娟 | 成人初顯期個體恆毅力與幸福感的關係:以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未來時間觀為干擾變項 |
M106101 | 鄧文 | 陳學志 | 服藥與否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與一般兒童創造力潛能之差異研究 |
M106102 | 王珮馨 | 陳李綢 | 歷史人物階模對國中生希望感及自我效能的影響 |
M106103 | 盧睿亭 | 鄔佩麗 | 異性婚男同志向其所組家庭出櫃歷程之敘事研究 |
M106104 | 吳致廷 | 王麗斐 | 初探新手團體領導者在協同領導關係中的隱而未說經驗:以國中、小情緒團體為例 |
M106105 | 程煒婷 | 陳慧娟 | 教師支持與中學生學習投入關係:學業情緒的中介暨情緒調節的調節效果 |
M106106 | 施亦玞 | 陳慧娟 | 大學生時間觀與學業拖延行為之關係:學業控制信念暨自我慈悲的雙路徑中介效果檢驗 |
M106201 | 余芊慧 | 鄔佩麗 | 雙親家庭獨生女分離經驗之研究 |
M106202 | 吳雪華 | 田秀蘭 | 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特質焦慮之關係:探究自尊程度與自尊不穩定雙中介效果 |
M106203 | 許筑媛 | 田秀蘭 | 成人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以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為調節變項 |
M106204 | 郭哲宏 | 鄔佩麗 | 男性大學生性別角色衝突、自我隱藏與諮商求助態度之關係研究 |
M106205 | 潘宣露 | 陳秀蓉 | 情緒調節策略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心理健康間的關係:調節效果的檢證 |
M106206 | 黃愉凱 | 陳秉華 | 臺灣新住民的罹癌心理調適歷程敘事研究 |
M106207 | 張桂綿 | 林旻沛 | 高中職學生現實和虛擬社會支持、自尊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
M106208 | 游心慈 | 陳慧娟 | 未婚伴侶的時間觀、愛情關係品質與趨避承諾之相關研究 |
M106209 | 白家瑞 | 田秀蘭 | 老年人生命意義之敘說研究 |
M106210 | 邵越洋 | 陳柏熹 | 評分者趨中效應指標表現效果探討 |
M106211 | 莊芷昀 | 鄔佩麗 | 我想和妳說再見-孩童與家務移工分離經驗之敘事研究 |
M106212 | 張在蓓 | 張世華 | 青少年母親親職適應團體之成效研究-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運用 |
M106213 | 陳宣含 | 王麗斐 | 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對基本心理需求之影響:以情緒陶冶為中介變項 |
M106214 | 張鈞凱 | 林正昌 | 詞彙教學結合桌上遊戲活動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詞彙學習之成效 |
M106215 | 唐圓媛 | 陳學志、張礫勻 | 圖像化學習策略與字對呈現方式對以中文為二語者學習形似字的影響 |
M106216 | 蔡孟成 | 陳秀蓉 | 在斷裂與連結中尋找自我主體性:一段療癒性之敘說研究 |
M106217 | 趙信祈 | 程景琳 | 原住民青少年之家庭支詩、心盛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恆毅力為調節變項 |
M106218 | 鍾雅竹 | 劉子鍵 | 學習者自我管理認知負荷策略在時間分散注意力的影片學習之影響及歷程 |
M106219 | 蔣開宇 | 陳學志、章舜雯 | 探討大學生謙虛對主觀幸福感之內在機制-以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為中介變項 |
M106220 | 江宇舒 | 陳學志 | 指長比與幽默風格、嘲笑風格、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
M105101 | 蔡宜靜 | 陳秉華 | 牽手走過流淚谷:基督徒夫妻走過婚姻衝突之敘說研究--對偶觀點 |
M105102 | 邱苡涵 | 田秀蘭 | 國中生親職化與孝道信念與生涯決定困難關聯研究 |
M105103 | 毛咪 | 林家興 | 大專校院專任心理師情緒勞務、諮商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 |
M105104 | 林怡秀 | 鄔佩麗 | 非預期喪失手足者悲傷經驗之敘說研究 |
M105105 | 蔡宛蓁 | 林家興 | 同志員工職場友誼、知覺職場性別友善、出櫃意願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 |
M105106 | 陳慧玉 | 陳李綢 | 運用合作學習法提升國小學童同理心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六年級社會領域為例 |
M105107 | 洪怡君 | 陳學志、張仁和 | 老年人會使用何種類型的幽默呢?年齡與性別在幽默風格上的發展趨勢 |
M105201 | 蔡宜芳 | 李俊仁、許維素 | 完美主義的性別與領域特定性 |
M105202 | 劉胤含 | 林旻沛 | 家庭功能與高中職學生自傷行為之關係:以壓力因應方式為中介變項 |
M105203 | 陳昭瑞 | 林旻沛 | 高中職學生社會影響、上網正向效果預期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
M105204 | 羅文均 | 林旻沛 | 家庭功能對青少年自傷行為之影響:以述情障礙為中介變項 |
M105205 | 呂俐葶 | 李俊仁 | 中文語意透明度對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一般與自閉症學童的比較研究 |
M105206 | 駱惠旋 | 田秀蘭 | 解開共構命運:以分離-個體化回觀母女關係之自我敘說研究 |
M105207 | 郭昀昕 | 王麗斐 | 青少年之情緒調節對其人際關係之影響:以情緒性為中介變項 |
M105208 | 許胤筠 | 李俊仁、許維素 | 不同完美主義領域指標與憂鬱傾向關係之研究 |
M105209 | 蘇于珊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青少年身體意象之輔導效果 |
M105210 | 蕭詠瀚 | 陳李綢 | 台灣青少年行動上網裝置網路遊戲使用行為與正向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 |
M105211 | 馮淳毓 | 盧雪梅 | 新北市國中語文類學術性向資優鑑定工具之效度研究 |
M105212 | 簡洧晴 | 陳慧娟 | 大學生選課後悔與動機干擾之研究 |
M105213 | 范煒筑 | 田秀蘭 | 打工度假經驗與生涯調適之紮根研究 |
M105214 | 董芳廷 | 陳慧娟 | 父母教養方式、時間觀與青少年自尊的關聯性研究 |
M105215 | 賴書平 | 蕭淑惠 | 雙性戀當事人接受諮商經驗之質性研究 |
M104101 | 林漢唐 | 陳慧娟 | 家長網路管教、學校投入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之關係:家庭凝聚力之調節效果 |
M104102 | 吳宛亭 | 許維素 |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焦點解決學派訓練成效之研究 |
M104103 | 李珊 | 林家興 | 大學生拒絕敏感度、情緒調節與約會暴力之相關研究 |
M104104 | 陳詩茵 | 林正昌 | 親密關係暴力行為傾向量表編製 |
M104105 | 徐伊萱 | 鄥佩麗 | 成年初顯期經歷同儕死亡者之哀悼經驗:敘事研究 |
M104106 | 劉瓊珊 | 張世華 | BOWEN自我分化諮商團體於共依附特質傾向青少年之成效與療效因素初探 |
M104107 | 許庭韶 | 李俊仁、許維素 | 完美主義的領域特定性 |
M104108 | 陳奕辰 | 鄥佩麗 | 未婚女性走出受創的準婚姻關係經驗 |
M104201 | 王爾伶 | 李佩怡 | 始於分離,邁向完整:一位女性從出養到為人母的自我敘說 |
M104202 | 陳亦新 | 陳學志 | 國中生外顯與內隱自尊及幽默風格之相關研究 |
M104203 | 黃昕寧 | 王麗斐 | 改變的起點-國小專輔教師突破雙師合作困境經驗之研究 |
M104204 | 李沂澂 | 林正昌 | 應用分類與迴歸樹探討高中職生金融知識結構 |
M104205 | 黃佳君 | 吳昭容 | 趨向精熟目標與趨向表現目標對提取引發遺忘現象的影響 |
M104206 | 邱雅雯 | 程景琳 | 兒重外顯攻擊及關係攻擊行為與心理適應之相關研究 |
M104207 | 蔣宛儒 | 林家興 | 大學生志工參與育幼院攜手輔育方案評估研究 |
M104208 | 洪毓蘭 | 林正昌 | 正負框架、機率敘述方式及訊息形式對框架問題風險偏好之影響 |
M104209 | 吳怡萱 | 陳學志、張仁和 | 涵化歷程:美國華裔學生的雙文化認同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 |
M104210 | 劉明剛 | 程景琳 | 探索逆境對生命發展的重要本質 |
M104211 | 陸怡安 | 鄔佩麗 | 關係創傷之療癒-EMDR運用於解離反應之個案研究 |
M104212 | 廖盈盈 | 王麗斐 | 雙師合作!雙司或雙失?專任輔導教師與導師合作經驗之研究 |
M104213 | 許瑩瑩 | 陳秉華、季力康 | 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壓力與因應之質性研究:以台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為例 |
M104214 | 劉書琴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團體諮商工作同盟發展歷程及希望感之成效研究 |
M104215 | 劉姮戀 | 田秀蘭 | 讀夢帶領人訓練團體之成員生命轉化敘說研究:五位成員的觀點 |
M104216 | 龔珮瑄 | 陳李綢 | 國小教師情緒智慧、情緒勞務與心理健康之研究 |
M104217 | 江國楨 | 陳秀蓉 | 幾近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幸福感的關聯:完美自我呈現和情緒調節的中介效果 |
M104218 | 陳宣融 | 許維素 | 高中職輔導教師參與焦點解決督導員訓練經驗之研究 |
M104219 | 吳馥濃 | 陳秉華 | 臺灣老人諮商歷程之相關因素研究:諮商心理師觀點 |
M104220 | 李承磬 | 林正昌 | 早期喜好曲解訊息在決策上的效應:舉信仰為例 |
M104221 | 李御儂 | 陳秉華 | 台灣厭食症女性之復原經驗:多個案研究 |
M104222 | 張月馨 | 林旻沛 | 臺灣高中職學生家庭功能、憂鬱傾向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
M104223 | 陳辭人 | 林家興 | 大學生正念、壓力及憂鬱之相關性研究 |
M104224 | 張國豐 | 陳柏熹 | 分類目標與選題限制對於高階試題反應理論之電腦化分類測驗效能的影響 |
M103101 | 詹益欣 | 鄔佩麗 | 高中職學生的飲食異常傾向、羞恥感與自我揭露之相關研究 |
M103102 | 陳虹仰 | 程景琳 | 父母心理控制與子女關係攻擊:檢視時間關聯與親子關係品質的調節角色 |
M103103 | 李季芳 | 陳秀蓉 | 慢性病患者疾病自我調節歷程之質性研究 |
M103104 | 吳佩宜 | 吳麗娟 | 大學生知覺不同形式父母衝突與情緒安全感、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 |
M103105 | 唐文慶 | 林家興 | 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中介變項 |
M103106 | 梁正鏮 | 陳學志 | 幽默感差異與引導注意力對觀看圖像式幽默時之眼動軌跡影響 |
M103107 | 吳玫瑩 | 林家興 | 大學生拒絕敏感度、敵意和憂鬱之關係研究 |
M103108 | 洪芙瑋 | 林家興 | 諮商心理師工作壓力、接受諮商經驗與諮商自我效能之調查研究 |
M103109 | 鄭又豪 | 林正昌 | 工作環境定位系統與 Holland 職業興趣六角形模式之適配性研究-以臺師大學生為例 |
M103110 | 吳貞儀 | 蔡順良 | 孕期遭逢失落經驗女性的自我敘說 |
M103111 | 何岫容 | 陳李綢 | 大學新生之生涯興趣與生活型態關係研究-以師大學生為例 |
M103201 | 謝明均 | 陳李綢 | 大學生寂寞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
M103202 | 沈孟筑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師引發當事人賦能經驗之研究 |
M103203 | Mullahy | 陳秉華、林世華 | 臺灣大學生個人傳統性/現代性與對諮商、民俗療法的求助態度之相關及其中介效果探討研究 |
M103204 | 曹維序 | 林家興 | 大學生家庭系統分化、人際親密與憂鬱之相關研究 |
M103205 | 黃芸瑩 | 林家興 | 大學生憂鬱、社會支持與諮商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 |
M103206 | 劉盈伶 | 陳秀蓉 | 異性戀大學生情侶完美主義、犧牲意願與行為、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
M103207 | 李欣怡 | 田秀蘭 | 在臺國際學生知覺微歧視、跨文化適應壓力以及憂鬱之相關研究 |
M103208 | 李竹薇 | 蕭淑惠、李佩怡 | 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年女同志生命述說 |
M103209 | 馬安妮 | 田秀蘭 | 跨文化遷移下旅居者認同發展歷程之紮根研究-以在臺國際學生為例 |
M103210 | 柯幸如 | 程景琳 | 國中生自戀、自尊、羞愧傾向與關係攻擊之相關研究 |
M103211 | 魏頡 | 陳李綢 | 國中生學習態度、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東地區為例 |
M103212 | 劉又綾 | 李俊仁、許維素 | 以幾近完美主義量表檢視完美主義的類別 |
M103213 | 林玉平 | 王麗斐 | 國小六年級ADHD兒童之情緒管理小團體介入探索研究 |
M103214 | 林欣儀 | 陳李綢、陳學志 | 國中生性別對幽默風格、嘲笑風格的影響-同理心為中介效果檢驗 |
M103215 | 伍淑玉 | 陳李綢 | 國中生自尊、希望感、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 |
M103216 | 張瑞槿 | 陳秉華 | 相遇、相識、相珍惜-原鄉青少年參與大專生山地服務之經驗 |
M103217 | 李淑美 | 許維素 | 父母面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傷害行為對調適歷程之研究 |
M103218 | 蔡仁斌 | 陳秀蓉 | 高年級大學生父母教養態度、基本心理需求、生涯準備動機與生涯定向之關係研究 |
M103219 | 蘇春暉 | 陳秀蓉 | 關愛與自我形象目標對社會連結感的影響:正念與慈悲的中介效果 |
M102101 | 葉力溱 | 許維素 | 案主被迫結案經驗之質性研究 |
M102102 | 吳雅婷 | 李佩怡 | 「都市遊民」社會現象及心理需求之質性研究 |
M102103 | 洪菱 | 蕭淑惠 | 大學生成人依附風格與求助態度-以知覺的社會支持、社會污名、自我污名為中介變項研究 |
M102104 | 龔靖雅 | 王麗斐 | 家庭不利條件、希望感與兒重生活適應之復原力取向研究:中介與調節效果的探討 |
M102105 | 鄭宇喬 | 陳秀蓉 | 父母親教養態度、自我意識、拒絕敏感度與社交焦慮之相關研究 |
M102106 | 溫琇雅 | 陳秀蓉 | 原民與漢民國中生資源擁有、樂觀和悲觀、因應策略和因應彈性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 |
M102201 | 謝未遲 | 鄔佩麗 | 從家庭系統觀點看離異家庭子女拒絕探視之現象:個案研究 |
M102202 | 林詩敏 | 鄔佩麗 | 程序監理人制度在親權酌定事件之運用:諮商心理師經驗 |
M102203 | 陳奕安 | 陳秉華 | 臺灣案主在諮商關係中忍的歷程 |
M102204 | 彭雪莉 | 陳秉華 | 回,不回?何去,何從?馬來西亞籍諮商心理師在台灣跨文化適應與就業因境 |
M102205 | 范馨云 | 陳秉華 | 基督徒諮商員靈性諮商概念形成及其在不同督導團體階段之變化 |
M102206 | 黃璧君 | 陳秉華 | 接受治療性螺旋模式心理劇主角之敘說研究 |
M102207 | 吳哲源 | 陳學志 |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及其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 |
M102208 | 陳湘芸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團體諮商對未婚成年女性愛情分手失落調適之輔導效果 |
M102209 | 林昕蓉 | 許維素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訓練對提升電話志工諮商自我效能與學習效果之研究 |
M102210 | 廖子慧 | 李佩怡 | 不被禁錮的靈魂--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之失落、悲傷與調適經驗 |
M102211 | 許予宸 | 王麗斐 | 青少年自我傷害動機、心理分離個體化、情緒調節與自我傷害行為之關係探索 |
M102212 | 林煜智 | 王麗斐 | 心理助人工作者與遭遇恐怖情人求助者之重要諮商議題探討 |
M102213 | 王麗雯 | 王麗斐 | 國小高年級情緒困擾學生之不表達情緒管理策略對其生活適應之影響:以完美主義與問題解決態度為中介變項 |
M102214 | 紀妮玓 | 田秀蘭 | 國中生同儕關係、師生關係、情緒智力與校園霸凌行為相關研究 |
M102215 | 許晨韋 | 田秀蘭 |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待業歷程與生涯調適力之紮根研究 |
M102216 | 黃思嘉 | 田秀蘭 | 高中職學生依附風格、生涯信念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 |
M102217 | 林玟慧 | 李俊仁 | 組成字對學童雙字詞辨識歷程的影響 |
M102218 | 黃春惠 | 陳李綢 | 國中生同理心發展、復原力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
M102219 | 羅雅茹 | 林家興 | 不同專業發展階段諮商心理師工作價值觀、共依附特質與生涯承諾之研究 |
M102220 | 廖家琪 | 陳秀蓉 | 慢性病患者之自我監控覺察、健康焦慮、疾病監控/控制與身心變動的關係 |
M102221 | 游于萱 | 許維素 | 高中職輔導教師接受焦點解決督導訓練方案之成效研究 |
M102222 | 雒怡寧 | 李佩怡 | 人與專業的對話-諮商倫理衝突經驗之質性研究 |
M102223 | 顧心田 | 李佩怡 | 回家:一位外省第二代與新移民之子的敘說探究 |
M101101 | 劉禎芸 | 吳昭容 | 範例在五年級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應用 |
M101102 | 陶君浩 | 陳柏熹 | 局部試題依賴偵測方法之偵測效果比較 |
M101103 | 林嘉琳 | 陳秉華 | 馬來西亞華人實習心理師在臺灣跨文化諮商學習經驗--在異鄕找到歸鄉路 |
M101104 | 廖悅婷 | 許維素 | 從親子同校邁向畢業的自我敘說研究 |
M101105 | 黃鈺茜 | 蘇宜芬 | 國小不同階段、不同閱讀表現學童之中文篇章朗讀錯誤類型分析研究 |
M101106 | 李永涵 | 陳秀蓉 | 全職實習新手諮商師重要督導經驗及其助益性與衝擊之探討 |
M101107 | 林涵 | 鄔佩麗 | 當愛情有了智慧型手機之詮釋現象學研究 |
M101108 | 呂玉琴 | 程景琳 | 家庭情緒表達、父母心理控制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關係攻擊之相關研究 |
M101109 | 楊忠璇 | 吳昭容 | 幾何知識與推理能力對高年級學童幾何圖形概念改變的影響 |
M101110 | 黃逸杉 | 林正昌 | 應用一日重建法和分類與還歸樹探討主觀幸福感 |
M101111 | 鍾宜芳 | 李佩怡 | 來自低社經背景者知覺幸福生涯歷程之敘說研究 |
M101112 | 王昱勻 | 陳秀蓉、蕭淑惠 | 兒童瑜伽情緒效能團體對有情緒困擾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成效研究 |
M101113 | 許維耘 | 李佩怡 | 實習諮商心理師面對案主自殺經驗之敘說研究 |
M101201 | 許家維 | 李俊仁 | 初學識字兒童的識字歷程:整體性或分析性? |
M101202 | 陳昱潔 | 陳秀蓉 | 高中職學生解釋風格、認知調節策略、自我監控覺察與憂鬱及生活滿意度之關聯 |
M101203 | 薛卉芝 | 林家興 | 大專院校肢體與感官障礙學生自我污名化與人際親密能力之相關研究 |
M101204 | 歐詠芝 | 陳柏熹 | 不同資料遺失樣態對於差異試題功能偵測效果之影響 |
M101205 | Scott Benjamin Dyson (張禾力) | 陳學志、邱發忠 | 角色扮演遊戲對台灣大學生的認知創造力和情緒創造力的影響 |
M101206 | 林儀甄 | 李佩怡 | 悲傷生者在哀悼過程中內在轉化之敘說研究 |
M101207 | 潘思羽 | 陳李綢 | 國小學童執行功能發展研究-不同年齡國小學童在執行功能作業上之表現 |
M101208 | 施乃華 | 陳學志、徐芝君 | 新移民子女與本國籍一般子女的創造力研究-開放性人格特質之中介效果 |
M101209 | 熊襄瑜 | 陳學志 | 直覺對應式漢字聯想圖像與筆順書寫練習對以中文為第二語言者漢字辨識及書寫成效的影響 |
M101210 | 賈天君 | 陳秉華 | 走過死蔭的幽谷 - 三位基督徒憂鬱敘說研究 |
M101211 | 鄭乃連 | 陳秀蓉 | 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情緒調節、人際效能與正負向情感性之相關研究 |
M101212 | 張沛綺 | 吳麗娟 | 大學生親職化、孝道信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
M101213 | 楊正彬 | 許維素 |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母親之親子互動研究 |
M100101 | 歐陽幸雅 | 林正昌、陳李綢 | 國民中學教師工作調適指數建立與效度驗證 |
M100102 | 胡芳綺 | 摖順良 | 理想伴侶意象與現實伴侶知覺差異之親密關係調適歷程研究 |
M100103 | 賴珮瑄 | 田秀蘭 | 未婚單身女性幸福感之質性研究 |
M100104 | 胡丹毓 | 陳秉華 | 基督徒心理師之信仰對諮商工作的影響 |
M100105 | 侯明玉 | 陳李綢 | 大學生身心困擾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以師大學生為例 |
M100106 | 莊始婷 | 林世華、李思賢 | 青少年知覺父母心理控制與心理憂鬱之縱貫性研究 |
M100107 | 蔡雅雯 | 陳秉華 | 新移民子女族群認同之敘事研究 |
M100201 | 李佩璇 | 陳秉華 | 基督徒諮商員在同志諮商信仰與諮商專業之觀點與實踐 |
M100202 | 鐘穎 | 許維素 | 中學輔導教師專業職能知覺之重要程度與個人符合程度之研究 |
M100203 | 彭淑婷 | 許維素 |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督導員訓練方案之成效評估 |
M100204 | 吳端靜 | 陳秉華、盧雪梅 | 女大學生親職化、關係性自我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
M100205 | 許淨惠 | 林家興 | 多元整合模式親職團體輔導方案對國小中低年級兒童行為與家長之影響 |
M100206 | 廖珮君 | 王麗斐 | 諮商員在與有分離焦慮案主結案的因應歷程研究 |
M100207 | 江韋逸 | 陳李綢、陳學志 | 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幸福感與同理心發展之探究 |
M100208 | 江曉珍 | 王麗斐 | 諮商專業工作者與個案的雙文化自我概念契合與諮商效能之關係 |
M100209 | 游潔謙 | 田秀蘭 | 旅行者生涯觀轉變經驗之研究 |
M100210 | 陳頤穎 | 田秀蘭 | 夫妻何倫碼適配程度與婚姻滿意度-以親密情感、婚姻溝通以及依附關係為中介 |
M100211 | 范琬君 | 陳秀蓉 | 內觀認知治療團體於憂鬱症緩解患者之療效研究 |
M100212 | 吳欣倫 | 田秀蘭 | 碩士生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 |
M100213 | 詹寓婷 | 林家興 | 大學生自我分化、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
M100214 | 利得誠 | 鄔佩麗 | 生涯抉擇歷程與社團經驗的敘說研究 |
M100215 | 陳曉彥 | 李佩怡 | 獨身時代來臨:成年後期自願穩定單身女性之存在樣貌 |
M100216 | 黃珮婷 | 陳慧娟 | 大學生未來時間觀、知覺工具性及自我調整學習之相關研究 |
M99101 | 紀怡安 | 陳秀蓉 | 微型創業者的創業資源、工作壓力與堅毅人格、社會支持對工作倦怠之關研究 |
M99103 | 蘇沛珊 | 鄔佩麗 | 由教師角色轉換諮商心理師之路:探女性諮商心理師的生涯轉換歷程 |
M99104 | 賴麗萍 | 陳秉華 | 走在文化心靈之旅的道路上:三位馬來西亞第二代華人的生命歷程與文化認同之敘說 |
M99105 | 莊美麗 | 程景琳 | 大班幼兒不同攻擊類型與情緒能力、社會認知能力之相關研究 |
M99106 | 張祐誠 | 許維素 | 許維素 大學層級認輔志工與育幼院院童間助人關係之研究 |
M99107 | 曾素真 | 陳秉華 | 情感關係中女性失去自我的經驗與自我的轉化 |
M99108 | 林毓凡 | 許維素 | 瘦,夠了!—一趟與身體和解的冒險旅程 |
M99109 | 謝馨儀 | 鄔佩麗 | EMDR介入PTSD治療歷程與效果之個案研究 |
M99110 | 簡宇卿 | 李佩怡 | 諮商師宗教信仰與助人專業的衝突與因應經驗探討 |
M99213 | 黃楷翔 | 蕭淑惠、李佩怡 | 斷裂與生成:戀童者型繪自我與應因外界的詮釋現象學研究 |
M99214 | 張義平 | 李佩怡 | 於幽微邊境上巡禮----建構自我療癒之道 |
M99215 | 歐怡秀 | 吳麗娟 | 大學生孝順責任中的提供照顧、公平知覺與自尊之相關研究 |
M99216 | 朱品潔 | 鄔佩麗 | 個人失落與EMDR之介入:個案研究 |
M99217 | 周樂鵑 | 鄔佩麗 | 離家求學的未婚成年女性返家經驗之說研究 |
M99218 | 陳建良 | 鄔佩麗 | 長期安置育幼院之獨立生活青年的生命經驗與因應--一個敘說探究 |
M99219 | 李曉芬 | 蔡順良 | 聽種子說故事:特輔班學生知覺學校經驗之敘說研究--以馬來西亞尊孔華文獨立中學之特輔教育為例 |
M99220 | 許純瑜 | 陳柏熹 | 評分者信心與評分者內變異之相關研究 |
M99221 | 李佩隃 | 陳柏熹 | 潛在類別分析與二階段群集分析分群效果之比較研究 |
M98103 | 朱芯儀 | 李佩怡 | 視界有限,前景有光-一位重度視障準諮商心理師與僱主們互動經驗之敘說研究 |
M98104 | 程秋楨 | 鄔佩麗 | 成年女性在大學修業期間懷孕/生產的經驗與因應之研究 |
M98105 | 陳謙仁 | 陳秉華 | 夫妻關係協調工作坊方案助益分析 |
M98106 | 巫文亭 | 金樹人 | 理性與直覺的相遇「意識─潛意識─折中」(C─U─C)決策模式應用於生涯諮商歷程之探究 |
M98107 | 柯潔芳 | 鄔佩麗 | 通勤家庭為人母者之敘說研究:三位女性的故事 |
M98108 | 彭雁群 | 陳秀蓉 | 探討已婚者之關係自我決定、犧牲知覺與婚姻滿意度及個人幸福感的關係 |
M98109 | 楊依璇 | 林正昌 | Maslow需求層次改變歷程之研究 |
M98110 | 王嘉琪 | 陳秀蓉 | 大學生憂鬱情緒、自尊、污名化、自我揭露與求助態度之關係 |
M98111 | 黃瓊慧 | 林世華 | 成人完美主義、孝道信念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 |
M98112 | 許斐涵 | 陳李綢 | 國小五年級學童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
M98201 | 許慧瑜 | 林世華 | 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人際與自我層面之研究 |
M98202 | 黃絢質 | 盧雪梅 | 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
M98203 | 黃弘年 | 鄔佩麗 | 男性大學生性別角色衝突、憂鬱傾向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 |
M98204 | 張祐瑄 | 蘇怡芬 | 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能力對小學六年級低成就學生在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影響 |
M98205 | 鍾育紋 | 鄔佩麗 | 已婚男性憂鬱症患者的人我關係與自我調適 |
M98206 | 張詠婷 | 宋曜廷 | WORK POSSIBLE SELVES:HOPE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LINKS TO MOTIV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
M98207 | 陳宥澐 | 李佩怡 | 滿懷恩典:走過懷孕失落的悲傷療癒旅程之自我敘說 |
M98208 | 胡惠琴 | 陳李綢 | 師生性別、教師數學期望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之關係研究 |
M98209 | 黃子倫 | 田秀蘭 | Evaluating Relations of Social-Cognitive Variables and Personality to Academic Satisfaction:Utility for Taiwanese Undergraduat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M98210 | 蘇慧娟 | 吳麗娟、林世華 | 國中學生自我分化、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
M98211 | 楊智翔 | 盧雪梅 |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師生關係之研究 |
M98212 | 林書萱 | 程景琳 | 成年初顯期之人際自我定義記憶與人際自我效能之相關探討 |
M98213 | 陳慧臻 | 吳麗娟、林世華 | 大學生個體化在親職化對身心健康多重中介效果之影響研究 |
M98214 | 柯筱瑩 | 吳麗娟 | 女大學生父女關係與自尊、異性親密關係之相關研究 |
M98215 | 吳佳儒 | 陳柏熹 | 電腦化適性預試對試題難度估計精準度之影響 |
M98216 | 張雅如 | 林正昌 |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推論能力測驗之發展研究 |
M98217 | 張瓅勻 | 陳學志 | 不同字形背景之西班牙語及泰語為母語之中文學習者在形構和位置判斷作業之差異分析 |
M98218 | 呂芳遠 | 金樹人 | 從飄浪到安定:中年男性自覺成為「男人」之敘說研究 |
M97101 | 方嘉珩 | 王麗斐 | 心理專業助人者的價值信念對性別角色態度與強暴迷思關係之調節作用研究 |
M97102 | 謝宜芳 | 蔡順良 | 老年人個人屬性、依附風格、心理需求與憂鬱情緒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長青學苑老年人為例 |
M97103 | 陳慧珊 | 吳麗娟、林世華 | 大學生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與身心健康指標之相關研究 |
M97104 | 謝欣容 | 林家興 | 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父母管教方式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
M97105 | 曾千芝 | 陳學志 | 頓悟性問題解題歷程之眼動分析 |
M97106 | 徐靖雯 | 陳李綢 | 大學生人境適配度和創造行為之相關研究 |
M97201 | 沈青燕 | 鄔佩麗 | 心理師遭逢當事人自殺身亡經驗之敘說研究 |
M97202 | 江羿臻 | 林正昌 | 利用分類與迴歸樹探討中學生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 |
M97203 | 邱暐莤 | 陳慧娟 | 國中學生自我設限與親子依附關係之研究 |
M97204 | 江健豪 | 林世華 | 國中教師寫作評量回饋品質及其有效性之研究 |
M97205 | 柯雅瓊 | 許維素 | 國中輔導教師受督需求之研究 |
M97206 | 粘絢雯 | 程景琳 | 導師班級經營、班級氣氛與班級關係攻擊、關係受害情況 |
M97207 | 郭佳雯 | 林世華 | 基本學力測驗中寫作測驗命題公平性之實證研究 |
M97208 | 陳韋妏 | 田秀蘭 | 柳暗花明又一村-轉業者的機緣巧合 |
M97209 | 林明穎 | 林正昌 | 音樂與情緒關係定位之研究 |
M97210 | 簡里娟 | 王麗斐 | 臺灣諮商與心理治療專業工作者的情緒智力與治療效能之關係 |
M97211 | 黃宜靜 | 林家興 | 團體諮商對亞斯伯格症兒童人際發展之個案研究 |
M97212 | 楊雯燕 | 田秀蘭 | 失落者夢工作歷程的敘事分析 |
M97213 | 張琦芳 | 金樹人 | 敘事取向諮商師運用敘事概念後的改變歷程 |
M97214 | 吳清麟 | 陳學志 | Mednick聯結理論之檢驗暨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解題歷程分析 |
M97215 | 廖小雯 | 程景琳 | 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自我認同狀態、自我定義 |
M97216 | 游淑婉 | 林家興 | 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研究-社區諮商模式的應用 |
M97217 | 范嵐欣 | 陳秉華 | 華人夫妻關係衝突之人我關係協調諮商改變歷程研究 |
M97218 | 劉心怡 | 田秀蘭 | 單次個別解夢晤談之療效因子研究 |
M97219 | 林怡君 | 李佩怡 | 成年男性追尋婚姻經驗之敘說研究 |
M97220 | 劉懿嫺 | 李佩怡 | 生命的裂縫看見光:準諮商心理師生命成長的自我敘說 |
M97221 | 李宗哲 | 林世華 |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活動課程之核心內容知識分析研究 |
M97222 | 曾威豪 | 吳麗娟、林世華 | 助人工作者之不同成人依附風格、個體化與同理心之相關研究 |
M97223 | 楊雅嵐 | 金樹人 | 偶發事件對流浪教師生涯決定影響之敘說研究 |
M97224 | 李宜芸 | 陳李綢 | 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家庭背景、課後照顧對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影響 |
M97225 | 楊定燕 | 蕭淑惠 | 護專學生生活壓力、完美主義與飲食異常之相關研究 |
M96101 | 石芳萌 | 吳麗娟、林世華 | 高中職學生親職化、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
M96102 | 郭怡君 | 林正昌 | 國小教師班級經營互動式決策歷程模式探討暨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之差異比較 |
M96103 | 林之珮 | 田秀蘭 | 離婚後與子女離居女性之婚姻與母職心理歷程敘事研究 |
M96104 | 陳嬿如 | 陳學志 | 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 |
M96105 | 陳敏瑜 | 林家興 | 社區精神病患之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荷、身心健康與照顧需求之調查研究 |
M96106 | 簡邦宗 | 蘇宜芬 | 類比來源與類比目標之領域接近性對科學文章閱讀理解之影響 |
M96107 | 黃敏茲 | 金樹人 | 主體隱身與漸現之流與飛~一段鬆脫污名壓制之行動探究與實踐歷程 |
M96201 | 曾怡茹 | 林正昌 | 高峰經驗神秘乎?迷幻乎?--從禪坐者之身心體驗重新理解高峰經驗 |
M96202 | 黃奕暉 | 田秀蘭 | 在台國際學生社會自我效能與跨文化適應經驗之研究 |
M96203 | 黃盈彰 | 金樹人 | 男性繼承家業之生涯選擇整程敘事研究 |
M96204 | 張吟慈 | 林家興 | 實習心理師的心智負荷、自我照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
M96205 | 王雅玲 | 蔡順良 | 華人依附焦慮傾向與忍耐調控機制:對偶資料之多層次模式分析 |
M96206 | 黃暐婷 | 蕭淑惠 | 生理回饋輔助放鬆訓練對研究生焦慮反應之成效 |
M96207 | 陳美秀 | 鄔佩麗 | 離婚訴訟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角色、因應行為及保護因子之初探性研究 |
M96208 | 陳麗英 | 鄔佩麗 | 亞斯伯格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人際互動團體諮商方案之研究 |
M96209 | 王孜甯 | 程景琳 | 「情境式關係攻擊量表」的發展-成年初顯期之關係攻擊 |
M96210 | 詹杏如 | 田秀蘭 | 當我們只在夢中相見-夢工作團體對成人經歷研傷歷程之療效因子 |
M96211 | 陳思帆 | 蔡順良 | 大學生依附關係、拒絕敏感度與曖味訊息處理之關係研究 |
M96212 | 林龍達 | 張文哲、林世華 | 害羞特質、社會評價與臉孔表情對國小高年級兒童視覺注意力之影響 |
M96213 | 蕭玉玫 | 許維素 | 三位婚姻暴力受暴婦女之賦能歷程 |
M95102 | 鮑順聰 | 陳秉華 | 老子生活態度量表的編製及其與憂鬱、平安之關係 |
M95103 | 曾信熹 | 金樹人 | 偶發事件對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影響之敘說研究 |
M95104 | 王麗華 | 陳李綢 | 「結合動機之時間管理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時間管理之影響 |
M95105 | 徐佳玲 | 林家興 | 台北縣市民眾與專家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看法之比較研究 |
M95201 | 吳曉宣 | 林世華 | 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
M95202 | 蔡艾如 | 蔡順良 | 療癒性舞蹈課程對參與者之身心及生活的影響研究 |
M95203 | 賴怡妏 | 陳李綢 | 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際關係之影響 |
M95204 | 王嘉寧 | 陳柏熹 | 影響試題差異功能的試題特徵探討-以90-95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地理科試題為例 |
M95205 | 王婉玲 | 林世華 | 國中輔導人員角色壓力、輔導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關係 |
M95206 | 羅怡倩 | 林家興 | 台灣大專院校學生輔導中心的評鑑研究-以國際諮商服務學會的評鑑標準來探討 |
M95207 | 許禕芳 | 陳學志 | 語文頓悟性問題索解的認知歷程 |
M95208 | 楊筑甯 | 葉貞屏、王麗斐 | 遊戲治療師對性受虐兒重之創傷處遇研究 |
M95209 | 林美珣 | 陳秉華 | 諮商歷程中兩對兩性伴侶情感關係衝突協調之研究 |
M95210 | 謝昀蓁 | 林家興 | 諮商心理師人力供需之推估研究 |
M95211 | 吳育沛 | 林世華 | 國小輔導教師多元文化輔導知能覺察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
M95212 | 李美蘭 | 田秀蘭 | 國小資深女性教師幸福感之質性研究 |
M95213 | 蔡筱葳 | 蔡順良 | 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分離-個體化與生活型態、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 |
M95214 | 簡華妏 | 王麗斐 | 華人文化脈絡中諮商與心理治療專業工作者之反移情處理 能力、孝道信念與順道行為對諮商效能的影響之研究 |
M95215 | 柯愷瑄 | 金樹人 | 女性雙胞胎生涯自我認同發展之敘說研究 |
M95216 | 林彥伶 | 蔡順良 | 不同人口變項大學生之靈性安適、社會興趣及幸福感的差異比較 |
M95217 | 方鄒珍 | 蘇宜芬 | 「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七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寫作興趣之影響 |
M95218 | 沈欣怡 | 蘇宜芬 |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
M95219 | 蘇旭琳 | 陳柏熹 | DIF分析在小樣本情境中的效果-以視障生和普通生在國中基測數學科之DIF為例 |
M94101 | 黃博聖 | 陳學志 | 詞彙聯想策略測驗的發展 |
M94102 | 吳雅慧 | 陳秉華 | 碩士層級諮商新手於全職實習的諮商困境與因應 |
M94103 | 楊梵妤 | 張文哲 | 心情與自我覺察對助人意向及助人行為之影響 |
M94104 | 吳姿瑩 | 林家興 |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研究 |
M94105 | 杜麗君 | 毛國楠 | 目標設定訓練課程對不同能力水準國小約生後設認知、動機、自我調整學習與數學學業表現影響之效果研究 |
M94106 | 藍珮君 | 程景琳 | 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行為及意圖歸因、友誼品質、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
M94107 | 林怡伶 | 田秀蘭 | 助人者非專業人際生活的紮根研究 |
M94201 | 許鼎延 | 陳李綢 | 國小教師對數學科建構取向教學、教材與學童數學能力看法之調查研究 |
M94202 | 李雅文 | 王麗斐 | 早年家庭暴力經驗與創傷修通對心理治療者效能影響之研究 |
M94203 | 鄭惠玲 | 陳李綢 | 班級歸屬感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導師、同儕與自我歸屬感之影響 |
M94204 | 吳相儀 | 陳學志 | 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觀信念、因應策略之影響 |
M94205 | 李淯琳 | 林家興、余安邦 | 倫理主體的形塑、顯現與流變:以精神病患家屬為例 |
M94206 | 黃雅惠 | 林世華 | 高職學生之自我設限、個人目標導向、自尊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 |
M94207 | 李韋姍 | 曾端真、林家興 | 成年前期獨生子女的自我信念、人際信念與家庭信念之研究 |
M94208 | 李金雀 | 陳李綢 | 問題基模與基模圖示表徵解題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數學解題表現之影響 |
M94209 | 邱雅沂 | 葉光輝、王麗斐 | 母親後設情緒理念、教養態度對青少年憂鬱傾向的影響:青少年情緒調節能力的角色 |
M94210 | 陳玉芳 | 林家興 | 青少年憂鬱概念、憂鬱程度與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 |
M94211 | 鄭慈蓉 | 蔡順良 | 父女互動經驗對女性親密關係的影響 |
M94212 | 李雅婷 | 張文哲 | 國小學童的性別及社交地位與歸因方式、人際信念、表情辨識能力以及友誼品質之關係 |
M94213 | 徐巧玲 | 金樹人 | 『識得情緒真面目,只緣心理來位移』-「我、你、他」日記書寫對提昇國中生情緒智力短期及長期改變之現象分析 |
M94214 | 歐陽愛華 | 李佩怡 | 癌症未期患者其成年子女照護經驗之詮釋研究 |
M94215 | 林巧芳 | 張景媛、王麗斐 | 高職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性騷擾防治為例 |
M94216 | 陳佳琪 | 李佩怡 | 成年女性癌症病人創傷後成長之敘說研究 |
M94217 | 蔡淑遠 | 程景琳 | 國小兒童於親子衝突情境中的角色取替能力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 |
M94218 | 汪慶雲 | 張景媛 | 「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生自然領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 |
M94219 | 莊季靜 | 程景琳 | 國中學生同儕攻擊者之社會訊息處理歷程研究 |
M94220 | 潘宜均 | 林世華 | 我國國中地理科基本學力測驗試題以及學生基本能力之評鑑研究 |
M93101 | 任以容 | 田秀蘭 | 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擾傾向之關係研究 |
M93102 | 吳昭儀 | 吳麗娟 | 學生的共依附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 |
M93103 | 安辰赫 | 陳秉華 | 治療社區中成年男性藥癮者戒癮復原歷程之改變因子研究 |
M93104 | 韓玉芬 | 陳秉華 | 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歷程之質的研究 |
M93105 | 林佳慧 | 田秀蘭 | 女性性別意識發展與母職實踐歷程之敘說研究 |
M93106 | 陳茹玲 | 蘇宜芬 | 類比故事的表面特微與結構特微在不同年齡層對故事回想表現之影響 |
M93107 | 黃詩殷 | 林家興 | 受保護處分少年之家長人人格特質、教養態度、親子關係與家庭環?之研究 |
M93108 | 徐偉玲 | ? | 暴良症患者的生病經驗與因應方式之敘說研究 |
M93109 | 吳孟錞 | 林家興 | 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知覺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行為困擾、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 |
M93110 | 吳靜宜 | 陳學志 | 新編幽默理解與幽默創造測驗的發展研究暨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
M93111 | 鄭宇? | 蔡順良 | 與父母分離-個體化、貴人經驗與國中生的人我知覺、人際互動模式之關係研究 |
M93112 | 羅品欣 | 陳李綢 | 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 |
M93113 | 蘇郁嵐 | 陳李綢 | 國中生社會地位與合作學習對其英語科學業成就、社會焦慮、成就動機及歸因風格之影響 |
M93114 | 魏靜雯 | 蘇宜芬 | 心智繪圖與摘要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摘要能力之影響 |
M93115 | 林慧姿 | 程景琳 | 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 |
M93116 | 曾琦芳 | 何英奇 | 英語輔系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的初探性研究 |
M93117 | 蔡林煌 | 何英奇 | 諮商與心理治療廣告之內容分析研究-以美國舊金山灣區的雜誌為例 |
M93118 | 戴淑梅 | 張文哲 | 國中生的性別、同儕係、人際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
M93119 | 鄭喜月 | 陳李綢 | 高中職學生異性交往關係品質與人際親密能力、性別角色之關係研究 |
M93120 | 佘金玲 | 蔡順良 | 大學生依附連續性與憂鬱傾向、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 |
M93121 | 徐燕如 | 金樹人 | 身心靈能量整合團體對大專生自我覺察經驗之效果研究 |
M93122 | 黃兆慧 | 鄔佩麗 | 「滯家青年」:家庭危機的守護天使?--以脈絡化觀點詮釋青年社會退縮者的滯家現象 |
M93201 | 侯春如 | 林家興 | 夫妻婚姻品貿、教養態度與國中子女知覺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 |
M93202 | 張月慧 | 金樹人、林世華 | 馬來西亞國中生職業興趣結構之驗證性研究 |
M93203 | 洪美鈴 | 林家興 | 父母教養態度、知覺青少年子女網路 |
M93204 | 黃婷婷 | 鄔佩麗 | 永不止息的自我征戰: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之敘說研究 |
M93205 | 湯韻蓉 | 陳李綢 | 國小五年級學童的認知風格、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 |
M93206 | 張瓊文 | 張景媛 | 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之設計與實施 |
M93207 | 陳光霓 | 鄔佩麗 | “If you love me, you would…”:The unveiling of violent marriages in Taiwan |
M93208 | 黎欣怡 | 鄔佩麗 | ~幽幽暗暗見曙光~「性騷擾受害者申訴歷程之研究 |
M93209 | 黃汝? | 田秀蘭 | 台灣百年老店接班人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分析—以老雪花齋為例 |
M93210 | 蘇陳端 | 鄔佩麗 | 一個團體領導者的自我敘說 |
M93211 | 趙英婷 | 程景琳 | 高中生之自尊、個人目標導向、自我設限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一高中為例) |
M93212 | 胡肇勳 | 程景琳 | 國小低年級孩童與父母於親子衝突的反應下式之研究 |
M93213 | 彭若梅 | 金樹人 |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衝擊與因應 |
M93214 | 彭英慈 | 田秀蘭 | 成年男性喪失父(母)親之哀傷經驗敘說研究 |
M93215 | 張慧菊 | 陳學志 | 國中小學生一般應答與幽默應答之分析研究 |
M93216 | 莊智鈞 | 林世華 | 試題項目反應理論與李克特量表法在壓力知覺測量上之差異比較 |
M93217 | 李維光 | 陳學志 | 幽默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幽默感、社交技巧與自尊影響效果之研究 |
M93218 | 林怡慧 | 蘇宜芬 | 國小學童在象形、指事、會意字上認字策略之發展研究 |
M9201 | 莊瑞飛 | 蔡順良 | 原生家庭及其他重要他人經驗對女性婚姻恐懼者之影響研究 |
M9202 | 吳秀峰 | 鄔佩麗 | 我們都是一家人-成功收養大小孩之初探性研究 |
M9203 | 陳淑蓉 | 陳學志 | 幽默感對可能壓力事件及負向生活事件的認知評估、情緒反應之影響 |
M9204 | 蘇世修 | 陳秉華 |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中男生生氣情緒管理效果之研究 |
M9205 | 曾文秀 | 林世華 | 兒童死亡知識、死亡態度之影響研究死亡教育課程方案對國小四年級 |
M9206 | 康琇喬 | 王麗斐 | 早年家庭暴力經驗、孝道與心理健康相關研究 |
M9207 | 陳根旺 | 張景媛 | 阿德勤取向探索活動對國小低自尊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 |
M9208 | 林宜利 | 蘇宜芬 | 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 |
M9209 | 陳淑芬 | 吳麗娟 | 國中生獨處能力與主觀生活壓力、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
M9210 | 許儀貞 | 吳麗娟 | 台灣成年女性性別角色特質、共依附和自尊之相關研究 |
M9211 | 王麗芬 | 林世華 | 大學生非理性信念、生涯信念、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
M9212 | 劉于華 | 鄔佩麗 | 「家暴施暴者」:家庭危機裡的堅強小孩? |
M9213 | 劉政宏 | 張景媛 | 考試壓力、回饋方式對國小學生學習表現、自我價值與學習動機之影響 |
M9218 | 陳建泓 | 鄔佩麗 | 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適應歷程之敘說研究 |
M9219 | 蕭景容 | 金樹人 | 敘事取向生涯諮商中當事人之改變歷程 |
M9220 | 孫婉菁 | 張文哲 | 攻擊傾自與遊戲情境對國小兒童攻擊行為之影響 |
M9101 | 黃碧慧 | 蔡順良 | 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中之壓力事件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研究 |
M9102 | 連啟舜 | 林世華、林清山 | 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 |
M9103 | 沈鈺珍 | 吳麗娟 | 「理情U型自尊」團體方案對國小低自尊兒童自尊、理性思考與情緒智之輔導效果研究 |
M9104 | 陳秀菁 | 林世華 | 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人際親密能力與親密感之相關研究 |
M9105 | 楊淑涵 | 金樹人 | 選擇非傳統學習領域之四技女生生涯決定歷程之敘說研究 |
M9106 | 林淑芳 | 林世華 | 中學生共依附特質與信任感之發展與相關性研究 |
M9107 | 蔡淑鈴 | 吳麗娟 | 青少年的親子關係與共依附特質之相關研究 |
M9108 | 余憶鳳 | 何英奇 | 網住e世情-網路戀情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理論建構(附冊)十五位研究參與者之網戀故事 |
M9109 | 汪昭瑛 | 鄔佩麗 | 國中復學女學生之中輟與復學歷程研究-由家庭與學校經驗詮釋之- |
M9110 | 藍雅慧 | 張景媛 | 知情意整合的國中生數學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 |
M9111 | 周志建 | 金樹人 | 敘事治療的理解與實踐---以一個諮商個案為例之敘說研究 |
M9112 | 賴怡君 | 陳李綢 |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發展與依附關係、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
M9113 | 林杏真 | 陳李綢 | 自傷青少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自我強度的發展及其關係研究 |
M9114 | 黃慧雯 | 蔡順良 | 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社會活動經驗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 |
M9115 | 孫曉如 | 陳學志 | 國中生的幽默偏好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 |
M9116 | 施惠真 | 張景媛 | 國中國文科統整課程的設計歷程與教學實施結果之研究 |
M9001 | 徐君怡 | 張景媛 | 不同依附關係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友誼概念之研究 |
M9002 | 王明傳 | 林世華 | 兒童期外向行為問題與學業成就的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 |
M9003 | 王釗文 | 張景媛 | 單親家庭成年子女手足關係互動行為及其互動意義之建構 |
M9004 | 吳郁芬 | 蔡順良 | 唇顎裂兒母親產前至產後之心理社會適應歷程研究 |
M9005 | 蕭富聰 | 蕭文 | 初犯經驗、父母失功能、非行朋友對再犯少年的影響之分析研究 |
M9006 | 徐秋央 | 林家興 | 原生家庭經驗、心理分離一個體化與婚姻意度之相關研究 |
M9007 | 蘇朱民 | 林世華 | 準諮商員參加「身體覺知訓練課程」後之身體、身心互動覺察改變經驗及其影響之相關研究 |
M9008 | 何慧芬 | 鄔佩麗 | 禪坐經驗、空性領悟與心理療效之研究 |
M9009 | 陳秀蘭 | 蔡順良 | 孕婦早年依附關係、婚姻品質與孕期親子期結之相關研究 |
M9010 | 鄭蕙如 | 林世華 | 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 |
M9011 | 楊千慧 | 林世華 | 職業資料結構及職業心理測驗訊息之評估研究 |
M9012 | 陳香婷 | 金樹人 | 藉由助人產生超個人經驗之研究-以一位慈濟人為例 |
M9013 | 樓毓珮 | 郭生玉 | 實踐人文精神的教育改革對教師向我反思影響之研究~以開平高中人文精神教育實驗為例~ |
M9015 | 林奕宏 | 張景媛 | 「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整合型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之影響」 |
M8901 | 葉雅婷 | 張景媛 | 高中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及身心健康之關係 |
M8902 | 邱獻輝 | 鄔佩麗 | 青少年家長「親子決溝通諮詢團體」之效果研究 |
M8801 | 張瓊文 | 金樹人 | 不同性別、性別角色特質之大學推薦甄選高三學生在職業建構系統的差異比較 |
M8802 | 林舜文 | 蔡順良 | 離婚女性依附風格一致性與穩定性變化歷程之分析研究 |
M8803 | 薛麗卿 | 張景媛 | 數學寫作活動對國小學生解題能力及數學態度之影響 |
M8804 | 許育齡 | 郭生玉 | 國小學童鄉土意識內涵以年齡及環境刺激因素之相關研究-以芝山岩地區學童為例 |
M8805 | 吳秋月 | 吳麗娟 | 子女知覺父母婚姻暴力經驗、社會支持及共依附之相關研究 |
M8806 | 吳怡欣 | 張景媛 | 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 |
M8807 | 張令恬 | 陳秉華 | 原生家庭經驗對大學女生愛情關係的影響及其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 |
M8808 | 王素靖 | 林世華 | 雙量尺化技術對簡化艾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之可行性評估研究 |
M8809 | 陳雅貞 | 吳麗娟 | 情緒教育團體方案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
M8810 | 曾清一 | 林世華 | 教師教學信念、學生主觀知覺對學生學校適應之預測模式研究~以階層線性模式分析~ |
M8811 | 李懿逄 | 林世華 | 綜合性向測驗之效度概化研究 |
M8812 | 周淑瓊 | 張景媛 | 國中專家/新手導師班級經營的信念、認知、行動策略與其班級經營效果之比較研究 |
M8813 | 程秀蘭 | 吳麗娟 | 大學生知覺父母權威性與其生氣歷程、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
M8814 | 莊雅婷 | 陳秉華 | 大學生情侶參加「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溝通方案的改變經驗之研究 |
M8815 | 張慈莉 | 金樹人 | 生命主題的敘說與理解 |
M8816 | 鄧名吟 | 林清山 | 敘述視點和外在表徵的使用對於國中小學生建構空間情境模式之影響 |
M8817 | 蔡明雄 | 蘇清守 | 合作-建構整合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簡單幾何問題效果之研究 |
M8818 | 林淑君 | 陳秉華 | 心理治療者的反移情研究 |
M8701 | 丘玲玲 | 張景媛 | 台北縣市中小學未婚女教師單身壓力、單身壓力因應與單身生活滿意的相關研究 |
M8702 | 黃寶園 | 林世華 | 柯氏性格量表效度概化之統合分析 |
M8703 | 歐陽儀 | 吳麗娟 | 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 |
M8704 | 賴怡妙 | 金樹人 | 死亡教育團體方案對台灣師大學生死亡態度及生命意義感之影響 |
M8705 | 楊伶儀 | 蔡順良 | 國小學童過渡性客體依附行為、父母態度與兒童自我態度之相關研究 |
M8706 | 紀淑琴 | 張景媛 | 「思考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寫作能力、後設認知、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影響之研究 |
M8707 | 陳志成 | 林世華 | 智能障礙青少年家庭動力、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發展之相關研究 |
M8708 | 賈浩妃 | 陳秉華 | 祖父母協助托育孫子女的決定過程-運用家族治療中結構學派的分析 |
M8709 | 翟宗悌 | 鄔佩麗 | 職業傷害致殘勞工的心理調適歷程及心理輔導人員的介入策略、角色與功能之探究 |
M8710 | 王玉珍 | 金樹人 | 生涯探索團體方案對高二女學生職業建構系統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 |
M8711 | 陳孟吟 | 林家興 | 性虐待兒童在畫人測驗之分析研究 |
M8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