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陳慧娟 |
---|---|
職稱 | 副教授兼系副主任 |
授課領域 | 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教學心理學、親職教育 |
研究專長 | 教育心理學、教學心理學、親職教育、青少年問題研究 |
個人網站 | https://scholar.lib.ntnu.edu.tw/zh/persons/huey-jiuan-chen |
聯絡電話 | (02)7749-3776(研究室)、(02)7749-3775(副主任室) |
電子郵件 | |
聯絡地址 | 教育學院5樓 - R526 |
國家 | 學校名稱 | 系所 | 學位 |
---|---|---|---|
台灣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 博士 |
年度 | 論文名稱 |
---|---|
2022 | 成為青少年社會情緒學習的楷模:後疫情時代親師合作的新視角, 中等教育, vol. 73, Feb. 2022 |
2021 | 「疫」亂情迷後,如何守護校園心理健康?, 中等教育, vol. 72, Sep. 2021 |
2021 | 青少年童年逆境經驗之探究及校園創傷知情實踐, 中等教育, vol. 72, Sep. 2021 |
2021 | 青少年知覺的社會支持和英文科學業成就之關係: 恆毅力與學習投入之序列中介效果分析, 教育心理學報, vol. 52, Jun. 2021 |
2020 | 大學生選課後悔與動機干擾研究: 檢驗後悔因應策略的中介效果與 社會支持的調節效果,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vol. 65, Jun. 2020 |
2016 | 家長網路管教、學校投入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之關係:家庭凝聚力之調節效果分析,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vol. 61, Dec. 2016 |
2016 | 父母管教與學業自尊的關係:未來時間觀的中介效果, 創造學刊, vol. 必填欄位, Sep. 2016 |
2016 | 教育鐘點戰:時間觀在適性教學與輔導的啟示, 中等教育, vol. 67, Mar. 2016 |
2016 | 大學生未來時間觀與自我調整學習之關係:檢驗知覺工具性之中介效果, 教育心理學報, vol. 47, Mar. 2016 |
2015 | 「師生共同增能」與「學生增能」教學實驗方案促進偏遠地區國中學生知識信念、 自我調整策略與科學學習成就之比較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vol. 60, Dec. 2015 |
2015 | 小學生未來時間觀中文化與信效度評估研究, 測驗年刊, vol. 必填欄位, Oct. 2015 |
2013 | 學習診斷與補救教學新視野, 教育研究與人力發展, vol. 30, Feb. 2013 |
2008 | 能力信念、學業自我價值後效與學業成就 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情緒之影響*, 教育心理學報, vol. 39, Dec. 2008 |
1998 | 中途輟學青少年福利機構之規劃與經營, 輔導季刊, vol. 34, Dec. 1998 |
1998 | 科學寫作有效促進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 中等教育, vol. 49, Dec. 1998 |
1998 | 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 教育資料與研究, vol. 25, Nov. 1998 |
年度 | 論文名稱 |
---|---|
2018 |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論教養方式和家長參與對庭社經背景青少年生涯成熟度關係之中介效果 -, 2018學習、測驗與評量暨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 Jun. 02, 201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2018 | 為什麼學生在全力以赴時會缺乏安全感? ~國中學生自我跛足與親子依附關係之研究, 2018學習、測驗與評量暨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 Jun. 02, 201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2017 | 重返教學者的榮耀 ~正念教師心,享受新幸福, 「高等教育教與學生態系統的復育與創新」國際研討會, Jun. 23-24, 2017, 台師大 |
2017 | 夥伴協作與跨域連結策略對低成就中學生學習學習投入的影響暨課程革新專業發展歷程的分析, 2017年第36屆課程與教學論壇 「適性學習‧跨域連結」, Jun. 03-04, 2017,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
年度 | 書名 |
---|---|
2019 |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導論)、五章(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與應用)、九章(動機理論與情感調節)。教育心理學, 台灣 : 空中大學, 978-986-05-7899-7, P1-34、P127-170、P269-289, Jul. 2019 |
2011 | 第四、五、十一、十二章。教育心理學-學習者的發展與成長, 台灣 : 洪葉文化, 978-986-6828-90-4, P159-240、P521-618, Aug. 2011 |
年度 | 計畫名稱 | 參與人 | 職稱/擔任之工作 | 計畫期間 | 補助/委託或合作機構 |
---|---|---|---|---|---|
2022 | 應用正向心理學理論與經驗學習循環模式精進與活化「大學入門」教材模組 | 主持人 | 2021.08 ~ 2022.07 | 教育部 | |
2019 | 提升幸福的新取向:平衡時間觀的測量與時間觀輔導方案實施成效評估(II) | 主持人 | 2018.08 ~ 2019.07 | 科技部(原國科會) | |
2019 | 從這裡出發~開發與活化「大學入門」教學模組,引領新鮮人邁向管理潛能與自我成長之路 | 主持人 | 2018.08 ~ 2019.07 | 教育部 | |
2018 | 建構新住民子女教育成長過程支持網路之研究 | 主持人 | 2018.01 ~ 2018.12 | 其他政府部門 | |
2018 | 平衡時間觀的測量與時間觀輔導方案實施成效評估 | 主持人 | 2017.08 ~ 2018.07 | 科技部(原國科會) | |
2018 | 培育未來人才計畫~啟動教學革新,運用跨域協作,落實適性學習 | 心輔系 | 主持人 | 2017.08 ~ 2018.07 | 教育部 |
2017 | 發展中小學初任教師親師溝通增能課程之研究 | 協同/共同主持人 | 2016.08 ~ 2017.07 | 科技部(原國科會) | |
2017 | 中等學校教師情緒調適歷程、壓力因應策略探究與正念減壓成效評估 | 主持人 | 2016.08 ~ 2017.07 | 教育部 | |
2016 | 發展中小學教師親師溝通增能課程之研究 | 協同/共同主持人 | 2015.08 ~ 2016.07 | 科技部(原國科會) | |
2016 | 優勢取向資源整合模式促進弱勢低成就學生「可能自我」與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計畫 | 主持人 | 2015.08 ~ 2016.07 | 教育部 | |
2015 | 因應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理念~充實中等教育師資生生涯發展教育專業知能計劃 | 主持人 | 2014.08 ~ 2015.07 | 教育部 | |
2014 | 低成就學生學習情意診斷與動機促進效果研究 | 台師大師培處 | 主持人 | 2013.07 ~ 2014.08 | 教育部 |